
《醍醐寺缘起》醍醐寺作为日本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,是一座世代相传的“木文化”与“纸文化”的宝库,保存有大量的佛教雕塑、绘画、法器等珍品,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期。1994年,醍醐寺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由日本真言宗醍醐派总本山醍醐寺、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、上海博物馆、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“菩提的世界:醍醐寺艺术珍宝展”今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。悉心筹备数月的展厅也向观众揭开神秘面纱。展厅布置得肃穆、大气,入口处是两尊庄严的坐像: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和开创醍醐寺的理远大师坐像。而为了再现佛教艺术品的“原生环境”,展厅中央以佛像、曼陀罗、屏风画和大坛法器等模拟了一个真言宗道场,拉近观众跟宗教文物之间的距离感。为了弥补醍醐寺国宝建筑难抵现场的缺憾,展览现场还布置了一个以十五比一缩小的五重塔模型。
醍醐寺坐落于京都市东南部的醍醐山,由理源大师圣宝创建于公元874年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经过不断扩建,成为庭院殿堂齐备、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。作为日本真言密宗醍醐派的总寺,醍醐寺不但在日本佛教史中占有重要地位,也是佛教东传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。
佛教自两汉始从印度传入中国,经过近三百年演化逐渐本土化成为中国佛教。公元7世纪,印度僧人善无畏、金刚智和西域僧人不空将以金刚界、胎藏界两部密法为代表的纯正密教传入中国。长安青龙寺高僧惠果从不空那里受金刚界密法,又从善无畏的弟子玄超那里受胎藏界密法,之后融会二法,倡立“金胎不二”学说。日本僧人空海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,在青龙寺拜惠果为师,受“金胎不二”之法。回国后,空海创立日本真言宗,以京都东寺为传法中心,故称“东密”。醍醐寺的创始人圣宝即是空海的第二代弟子。
此次展览在上海结束后将移师陕西历史博物馆,这是醍醐寺收藏的雕刻和绘画等文物首次来华,也是醍醐寺艺术珍宝除赴德国以外,第二次走出日本向世界展示。包括13件日本国宝、31件重要文化财在内的90件展品全部来自醍醐寺的珍藏。首站上海博物馆将展出文物64件/组,其中日本国宝有6件,分别是弘法大师空海真迹《<大日经>开题》、记载醍醐寺初创珍贵史料的《醍醐寺缘起》、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绘画作品之一《绘因果经》,源自中国五代时兴起的“新样文殊”题材的《文殊渡海图》,以及受到唐宋绘画影响、创作于平安时代的《诃梨帝母像》、《阎魔天像》,重要文化财则有24件,两者比例相加占到展出文物近一半。
日本京都醍醐寺第103代座主仲田顺和昨天在上海博物馆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。在谈及醍醐寺如何历经千年仍完整地继承和保存寺院一切宝物,他说,醍醐寺历代座主对这些文物都非常重视,即便在经历历史上“废佛毁释”的致命打击和重大考验时,醍醐寺当时的座主仍有自己坚定信念,保护寺院文物“连一张纸都不能流失”。
仲田顺和:醍醐寺创立于874年,这个过程中寺院把历代僧侣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东西,很好对待,然后代代相传。醍醐寺所保存的文物主要为两类,木制品和纸制品。木制品包括雕塑、佛像和一些古建筑;纸制品包括经书、文书、绘画和记录当时日常事务的文献资料,还有一些皇室和贵族的来信,就在其反面抄了经,这个就具有双重意义,社会意义和佛教意义。所以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。
镰仓时代对醍醐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代,也是醍醐寺宗教和文物传承发展的时期。为了使醍醐寺密教传承,僧侣们用绘画表现教义,有的人用墨在盒子上把这些绘画表现出来,然后在上面绘彩,作为佛教艺术品流传至今。绘画的东西进一步演化为立体的东西,即佛像。镰仓时代的宗教绘画和佛像不断产生,成为文物集藏非常重要的时代。
醍醐寺的灵宝馆现在保存了国宝69400件,重要文化财6000多件,未定级的绘画作品1000件,以及大量的未公开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珍贵文物。
仲田顺和:最早是空海(弘法大师)将唐朝的文物带到日本,后来由圣宝保存,代代相传。这次来上海展出的宋版《一切经》,是醍醐寺一位高僧追随空海的足迹,在宋代时期来到中国,从中国带到日本的。这部宋版《一切经》有六千多卷,从中国带回时由盒子装着,原封不动保存。它是非常重要的资料,上面有一些记载,当地有哪些人来捐助,在哪些范围,通过它都能知道,
仲田顺和:其一是醍醐寺历代座主对这些文物都非常重视,不管是宗教文物抑或其他,都悉心保存。比如由中国传过去的宋版《一切经》,六千多卷,醍醐寺专门做了一个仓库原封不动为其保存,就这么代代传承下来。
明治时代,政府发布“神佛分离令”,对醍醐寺而言这是比较致命的打击。使得许多僧人还俗。“废止修验道令”使醍醐寺进入发展停滞阶段。“废佛毁释”对日本寺庙而言是非常重要事件,京都、奈良的许多寺院把他们传承品出售,寺财被转让,很多文物流传至海外。对醍醐寺而言也是重大考验,但是醍醐寺当时的座主有自己坚定信念,觉得醍醐寺应该连一张纸都不能流失,座主觉得,这些东西一旦流到海外,再回到日本不太可能,一旦流出醍醐寺,再回到醍醐寺也是不太可能,所以全寺上下都非常用心,想了各种办法让这些文物保存在醍醐寺,最后如座主所愿,醍醐寺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寺院一切宝物。
1905年,醍醐寺开始致力于编制调查目录,这也就是醍醐寺到今天拥有如此众多精美藏品的重要原因,为了把前辈保留的寺宝传承下去,我们对此进行整理,将这些继承下来的古文书、佛像、美术工艺、建筑物等全部的文物进行数据库化,建立了“醍醐寺文物综合管理系统”,进行科学的管理。包括现在保存在灵宝管里的国宝和重要文化财,建筑的国宝和重要文化财都在这个数据库里面。
醍醐寺不仅是木文化和纸文化的重要宝库,我们对待一草一木都像对待文物一样珍视。1994年,醍醐寺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,它是作为木文化、纸文化传承为中心的世界文化财。
澎湃新闻:醍醐寺除了收藏数量众多的可移动文物,其中许多佛堂庙宇的建筑本身就是国宝和重点保护文物,成为醍醐寺一大特色和珍贵文化遗产。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兴建成为今天之格局?这些建筑多半是脆弱的木结构建筑,它们如何躲过天灾人祸传承至今?
仲田顺和:醍醐寺始建于874年,圣宝理源大师在上醍醐山上建造准胝堂,自己刻了准胝和如意轮两尊观音像,供奉于此。醍醐天皇对醍醐寺非常喜欢和推崇,后又根据醍醐天皇意愿于907年建造了药师堂,治愈民众疾病;又造了一个五大堂,供奉五大明王,保佑国泰民安。这些都都位于上醍醐,这种信仰和力量渐渐从山顶往山脚传下来,从上醍醐向下醍醐发展。中间有951年建造的五重塔,为国宝,保存了初建时的样式,算是完成下醍醐的寺院建造。三宝院是1115年建造,在醍醐寺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地方,历代座主居住于此,其建筑物大部分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文化财。
醍醐寺的历史记载,1100年的时候,醍醐寺建造了庙宇42座,佛塔4座,钟楼3座,藏经楼4座,神社10座,还有一些僧侣使用的建筑。在醍醐寺周边还建造了500多家民居。醍醐寺现在有包括6栋国宝、8栋重要文化财在内的92栋建筑。
仲田顺和:壁画的创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从知晓,壁画的主题主要是描绘真言八祖像,它是日本最早的壁画,日本其它地方的密教绘画都是模仿这里,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是非常珍贵的。五重塔有两重意义的国宝,首先这个塔本身是国宝,壁画也是国宝。醍醐寺有像这种双重意义的国宝蛮多的。
仲田顺和:密教是弘法大师(空海)由西安带回日本,而后创立日本密教。首先得到了日本皇室的支持,因为有了皇室的重视,当然也不是历朝历代当政者都支持,随着政权的更替它也经历着兴衰变迁,但是总体而言还是走在比较中心的道路上。在明治时期以前,历朝历代与密宗的关系都比较密切,主要原因应该说是得到皇室的支持吧。
醍醐寺到我这一代已经是103代座主,因为密教主要是通过念经、手印、祈愿这样一个过程,师父传教的时候要滴水不漏完整得传承给下一代,徒弟也要滴水不漏得全部吸收,这样代代相传,密教得以很好得传承下来。密教信仰之后也传及民间,在民众中拥有广泛基础和支撑,又促进了其发展。
现在中国在西藏那边还传有密教,但是在汉民族中间已经难觅踪影,醍醐寺希望把这一来自于中国的宗教流派,像报恩一样回报给中国,所以来中国举办这一展览。密教有很多是通过手印来表达心底里的重要祈愿,以此传承教义。
仲田顺和:圣宝是醍醐寺的开山始祖,他是通过个人力量创立醍醐寺的,创立之后,当时京都有很多寺院都是得到皇室的支持,当时的醍醐天皇非常喜欢和支持醍醐寺,之后在政治方面就有依靠,醍醐寺对皇室和国家也都给予帮助,对每一代的政治人物都有一定的支持和作用。
在醍醐寺的发展历史上,义演座主是非常重要的角色,和丰臣秀吉关系密切。丰臣秀吉1596年来到醍醐寺,看到五重塔有点濒临倒塌的样子,提出一定要修复它,同时还考虑修复寺院、庙堂。现在醍醐寺的建筑,除了五重塔保持着建造之初的样式,其它建筑都曾经被毁坏过,后又在丰臣秀吉的支持下重建。丰臣秀吉在五重塔修建期间,常来醍醐寺,他觉得醍醐寺很漂亮,萌生了举办醍醐赏花会的念头。1598年,在丰臣秀吉的提议下,在醍醐寺举办了醍醐赏花会,之后该赏花会活动一直保留至今。丰臣秀吉在“醍醐赏花会”之后,对“醍醐赏枫叶会”也充满期待,设计三宝院庭院。遗憾的是,他在当年夏天就去世了,丰臣秀吉去世后,醍醐寺又得到他的儿子丰臣秀赖的大力支持,仁王门和如意轮堂相继重建,在1606年上醍醐的开山堂重建完成以后,标志着醍醐寺经历秀吉和秀赖父子两代的复兴工程结束。
仲田顺和:醍醐寺第一次出国展览是在德国柏林,非常受欢迎。当然这次来到中国,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,第一是回归;第二要让中国人民知道,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、或者文物都是被珍视和完好得保存着,上海博物馆的馆长看了醍醐寺的文物也非常喜欢,所以我们就把展览带到上海来。醍醐寺的文物到德国展览时,对于出国的每一件文物日本文化厅都要确认,比较严格。这次比较上次去德国,文化厅给予了更多的支持,他们没有每件确认,只是说好的东西你们尽可能去吧。
仲田顺和:它们都是很重要的。比如奈良时代《绘因果经》,还有弘法大师空海手迹《<大日经>开题》。还有我们有一尊吉祥天立像,这一尊像也是很珍贵的。现在3D已经有很多了,但是最早的京都文化遗产机构就是把这一尊吉祥天立像做成3D,这是非常珍贵的一尊文物,所以这次我们也带到上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