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走光  露底 

六朝:一个无法验证钱币真假的时代

   日期:2016-07-21     来源:中金在线    浏览:702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  古代的钱币终归受限于国家发展水平,其对假币的控制力度和如今的中国无法相提并论。这就使得古代劣钱横行。  劣钱说白了,
   古代的钱币终归受限于国家发展水平,其对假币的控制力度和如今的中国无法相提并论。这就使得古代劣钱横行。

  劣钱说白了,就是缺斤少两,但是实实在在地能在市场(官方没发现的情况下)流通的钱币。虽然古代中国的各朝各代几乎都有劣钱流通,但因为在六朝达到了高潮,所以钱谱上多有记载。孙吴、东晋,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,都以建业(南京)为首都,故合称六朝。这300多年,可以说是一个劣钱泛滥的时代。

  汉以前,铸钱一向由统治者所垄断。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初,以秦钱重而难用,更令民间铸钱,这就为民间私铸货币创造了先例。私铸的结果,必然使钱币减重和成色降低,轻钱、小钱等粗劣钱币乘机而入,引起流通中主流货币的不断贬值。直到汉武帝元鼎五年(公元前112年),才将铸造权统一于上林三官,禁止郡国及民间私铸。但到六朝时又私铸成风,劣钱横行,可以说正是历代私铸货币所结下的恶果。

  先看孙吴。孙权控制三峡以东后,开始铸行多种大钱,以一当五铢钱五百或一千的大泉刚一面市,民间因贪其巨值,很快私铸减重钱通行,当时孙权即令停铸并使官府作价回收,但收效甚微,不仅“大泉当千”等虚值钱在市场长时间流行,民间仿制盗铸的“大泉二千”、“大泉五千”也屡见不鲜了。

  到了东晋时期,货币流通领域无序状况加剧,钱币质量低下,诸如稚钱、女钱等小钱充斥市面。女钱指由于剪凿致使轮廓不完备,但面文却很完整的五铢钱,一般制作粗劣,文字草率;稚钱虽有轮廓,但形小、字狭,南朝宋、齐时,曾盛行过一种射稚戏,用的就是这种钱。

  南朝各代,有名的劣钱有耒子钱、鹅眼钱、环钱等。这几种钱在《南史》中均有记载:“前废帝(即南朝宋帝刘子业)即位,铸二铢,形式精细,官钱每出,人间即模效之,而大小薄厚皆不及也。无轮廓,不磨,如今之剪凿者,谓之耒子钱。”《南史·颜峻传》又云:“景和元年沈庆之启通私铸,由是钱货乱败,一千钱长不盈三寸,大小称此,谓之鹅眼钱,劣于此者谓之环钱。贯之以缕,入水不沉,随手即碎,市井不复料数,十万钱不盈一掬。斗米一万,商货不行。”

  按,鹅眼钱是对这种劣钱的形象称呼,谓之形制如鹅眼般细小。环钱和对文钱都非正式货币,前者指被凿去肉和穿孔,只留下一个细环的钱币;后者则是钱被凿去圆环后,穿孔两边各剩下一半钱文,五铢剩下“五”字的一半和一个“朱”字,这种残损的字,能与外环对接,成为完璧,故称“对文”。它们都是人为凿成的残损钱币,有时也混入流通领域,与好钱一起使用。这反映出当时经济的衰退及货币流通制度的混乱。

  南朝各代差不多都铸轻钱,主要目的是取利,铸钱一般采用尽量少用铜、偷工减料的办法,私铸之钱,质量低,形体小,文字模糊,制作粗劣,名为五铢,实际重量甚至不足二铢。这其中,尤以萧梁一朝铸钱品种最多,当时,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群起,私铸滥铸货币风行,恶劣钱、恶钱、轻钱泛滥,女钱、稚钱、对文钱同在市场上流通。以这样的币值作为统治人民的基础,必然导致不断的经济波动和国家分裂,如此看来,南朝岂能不亡乎!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宁ICP备12000680号-2
Powered By DESTOON